上奴下肉组成胬字,医生所说的胬肉,是什么意思?
中医认为这种眼病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,导致血液淤积在眼睛里面,形成了赤色的肉状物。
所以中医会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眼病。
我很好奇“胬”字是怎么来的,为什么会用这个字来形容眼病。就搜索了一下“胬”字,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:
“胬”字不是一个常见的汉字,读作 nǔ ,是一种眼病,中医指眼球结膜增生而突起的肉状物,即翼状胬肉。
这种病因赤瘀突起如肉,由血輪之目此角横佈白睛表面,並逐漸浸入黑暗,故称“胬肉攀睛”,也称“努肉攀睛”。
“胬”字的构成很特殊,它由上面一个“奴”字和下面一个“肉”字组成。
“奴”字本来是表示奴隶或者仆人的意思,“肉”字本来是表示动物的肌肉或者人体的肢体的意思。
那么,“胬”字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字来组合呢?有几种可能的解释:一种解释是,“胬”字是从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形声字。
“奴”字提供了声母 n ,“肉”字提供了形体和义项。“胬”字就表示了一种像肉一样突起的东西。
晋元帝时的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上有记载,其中有“禁胬”一词,表示:禁止染指的肉,可以说是最美的肉,是皇家专享的。
比喻某种珍美的、仅独自享有,不容别人染指的东西。
另一种解释是,“胬”字是从会意和象形两方面组成的会意象形字。
“奴”字表示了一种低下的、受制的、被剥削的状态,“肉”字表示了一种柔软的、易受伤的、可供食用的物质。
“胬”字就表示了一种因为受到压迫而长出的肉瘤。
还有一种解释是,“胬”字是从借用和假借两方面组成的借用假借字。
“奴”字本来是表示奴隶或者仆人的意思,但是因为它和“努”字同音,就被借用来表示眼睛的角落。
“肉”字本来是表示动物的肌肉或者人体的肢体的意思,但是因为它和“目”字同形,就被假借来表示眼睛。
“胬”字就表示了一种长在眼睛角落的肉状物,也反映了一种语言的演变。
生活处处是学问。冷知识又涨一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